白马藏族村见闻:手工匠人“吃香” 老屋变客栈

中国新闻网 2018-06-17 15:59:0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手工匠人“吃香”老屋变客栈中新社记者南如卓玛66岁的白马藏族阿妈班成女在村口的场子里卖沙嘎帽。白马藏族,亦称白马人,人口约2万人,聚居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大山深处,部分生活在四川境内,被称为亚洲最古老的部族之一。

中新社兰州6月17日电 题:白马藏族村见闻:手工匠人“吃香” 老屋变客栈

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

66岁的白马藏族阿妈班成女在村口的场子里卖沙嘎帽(白马人传统服饰中的帽子),一顶200元(人民币,下同)。她的摊位旁,是23岁的白马藏族姑娘田超,帮家里人卖自酿的五味子酒,生意都不错。村里游人如织,她们一老一少,都能用熟练的汉语向外人介绍自己的特产。

白马藏族,亦称白马人,人口约2万人,聚居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大山深处,部分生活在四川境内,被称为亚洲最古老的部族之一。

班成女的家在铁楼乡入贡山村,她是家传制作沙嘎帽的第五代传人,手艺远近闻名。“从摊羊毛开始,经过晒、擀、扎、压等工序,还要做边,纯手工。”她从小学习这门手艺,过去,只是给亲戚朋友帮忙制作几个。

“现在经常打电话下订单,我在家做好了,人家上门来取。”班成女感慨道:时代变了,以前年轻人都想跑出大山,也不爱穿民族服饰,现在却抢着下订单,恨不得每人准备好几套本民族衣服,沙嘎帽自然畅销。

老伴安建华70岁了,在一旁整理货物、招呼客人。“啥都变了,以前去县城,烧一个大馍馍背上,半夜起床出发,一直走到县城去。晚上再走回来,脚板子肿得厚厚的,现在车能开到院子里。”曾种植二三十亩地的他,现在只种些菜园子。

6月14日至18日,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当地举行。记者走进白马山寨时看到,村道两旁的老屋有的做成了临街商铺,卖“池歌昼”(白马人面具舞)的面具,或卖当地自酿米皮等特产。很多榻板房的二楼,都改成了客栈,以接待游客。村里也有了白马人自驾游俱乐部,路边的墙上还有游客留言板,密密麻麻地写着祝福或感受。

村旁的白马河流水潺潺,几米开外就是森林。旅游节期间,村民就在河岸上演绎白马人生产生活的场景,比如白马人婚俗、二牛抬杠播种、打土墙、唱山歌、拾柴火等。夜晚,村民和游客一起手拉着手绕着篝火跳“火圈舞”,直到深夜才散去。

“楼上住宿最近一直爆满,餐饮生意更好,都是当地野菜、熏肉等土味。”草河坝村村民周明辉把自家房子楼上改成客栈,院子里添置了桌椅办了农家乐。妻子炒菜,他招呼客人。来帮忙的亲戚穿上白马服饰,为吃饭的游客唱歌敬酒,十分热闹。

“过去在村里从没见过这么多人,到了夜晚,周围特别安静。每年过完春节,年轻人和上学的孩子一走,村里只剩下种地的人,十分冷清。”周明辉说,铁楼乡山大沟深,从这里“走出去”是大家的梦想。如今,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逐渐回来了,开个客栈一年最多能赚二三十万元。

据文县县长张立新介绍,近年来,该县以“发展旅游产业,促进脱贫减贫”为思路,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、民俗风情,发展乡村旅游。2018年以来,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145万元,同比分别增加21.8%和23.6%。(完)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